黄梅戏简介

原创
1,黄梅戏简介1、黄梅戏,原名黄梅调、采茶戏等,起源于湖北黄梅,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。2、黄梅戏与京剧、越剧、评剧、豫剧并称“中国五大戏曲剧种”,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,湖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香港、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...

  1,黄梅戏简介

  1、黄梅戏,原名黄梅调、采茶戏等,起源于湖北黄梅,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。

  2、黄梅戏与京剧、越剧、评剧 、豫剧并称“中国五大戏曲剧种”,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,湖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香港、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,受到广泛的欢迎。

  2,黄梅戏五朵金花是哪五个

  1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黄梅戏“五朵金花”一时叫响全国,她们都是来自于安徽省戏校的同学,五个女孩分别是马兰、吴琼、吴亚玲、杨俊和袁玫。

  2、名气最大的马兰。她先被杨洁导演选中在《西游记》中饰演了唐僧国色天香的母亲殷温娇,后来又出演了黄梅戏电影《龙女》。八十年代末她在电视剧《严凤英》中担当主演,等于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她在黄梅戏中的领军地位。在专业方面马兰一直是长期的黄梅戏代表演员之一,1987年她获得了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。之后她还主演了黄梅戏《红楼梦》。

  3、唱得最好的吴琼。有着一对大大酒窝的吴琼天生一副好嗓子,她几乎是公认的五朵金花中唱得最好的黄梅戏演员。吴琼真正在全国观众面前出名除了老本行黄梅戏,另外的就是唱歌,她曾经一度转行当歌手,那时候每当提起她时,大家总会在后面加一句,她以前是唱黄梅戏的。后来她干脆开始唱黄梅歌,毕竟黄梅戏本身就是以轻快顺畅闻名的戏曲。

  4、扎根安徽的吴亚玲。吴亚玲在八九十年代和马兰的合作最多,《龙女》中她出演了马兰的丫鬟珍姑,《无事生非》中出演了李碧翠,《红楼梦》中出演了林黛玉。2002年,吴亚玲凭借黄梅戏《墙头马上》获得了梅花奖,这是对她不忘初心最好的褒奖。

  5、带戏回家的杨俊。在黄梅戏的故乡杨俊如鱼得水,她凭借在这里的出色表现也获得了梅花奖和文华奖。2006 年杨俊又转向湖北武汉的地方戏曲艺术剧院,在这里她重新另起炉灶继续着黄梅戏的创作和表演。2011年她主导的《妹娃要过河》演出成功,被誉为湖北黄梅戏的里程碑。

  6、率先改行的袁玫。袁玫的花袭人最终成为《红楼梦》中一个相当出彩的角色,这可能也刺激了袁玫的想法,她从此告别了黄梅戏继续闯荡影视圈。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省,袁玫连续出演了《公关小姐》《乱世香港》和《情满珠江》等剧,2004年袁玫又开始走上制片人的道路。

  3,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

  湖北省。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,清朝末年流传到安徽、江西等地,并在安徽省安庆市发展壮大。黄梅戏的前身是唐代时期的黄梅采茶歌,经由宋代民歌、元代杂剧的影响和发展渐渐形成戏曲,到了明清时期,便有了独特的戏风。由于早期黄梅县水灾频发,黄梅人练习黄梅戏曲可以作为灾年间在其他地区讨生存的需要,这一点促进了黄梅戏向其他地区的传播。

  黄梅戏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:独角戏、三小戏、三打七唱、管弦乐伴奏。其中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湖北黄梅地区,而黄梅戏的成名则归功于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所表演的《天仙配》,黄梅戏就此名声大噪,成为了我国五大剧种之一。黄梅县先是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,之后这一称号在全国范围内被承认。

  黄梅戏的唱腔淳朴流畅,特点是明快抒情,具有十足的表现力,戏曲中的表演质朴又细腻,真实又活泼。唱腔方面,黄梅戏的唱腔主要有花腔、彩腔、主调;服饰方面,黄梅戏服装以唐宋明时代为主,比起京剧的浓墨重彩来多了一分清丽隽永;妆容方面,黄梅戏着重眉眼,讲究晕染、神韵,真实质朴。

  4,黄梅戏咬字有什么诀窍

  1、首先就是要多听,达到烂熟于心的境地,其次,要跟着电视多唱唱,不要怕唱的不好听,仔细体会其中的韵味再者。

  2、要唱好黄梅戏,必须得注意咬字,黄梅戏以安庆官话为主要语言,韵味很浓,你得多学学安庆话,注意其咬字与发音了然后还得注意的是气息的运用,做好这一点较难,得靠你日后慢慢积累了 。

  3、最重要的就是对安庆地方方言的准确地恰当应用。很多人旋律哼得挺到位,但演唱起来却没有黄梅戏的韵味,问题何在?问题就出在对安庆地方方言的把握上:一种情况是把所有的唱词都用普通话来演唱,结果偏离黄梅戏太远,完全失去了黄梅戏的韵味、乡土气息;一种情况是对有些字词的安庆唱音的孤立的刻意模仿,不是字头出错、就是字尾跑偏,结果常常是宛如东施效颦。

  4、经过200多年的传承、发展,黄梅戏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戏,演化成在中国梨园中家喻户晓的五大名剧之一,深受全国人民喜爱,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那醉人的音乐和委婉的安庆地方方言。认识了学唱黄梅戏的技巧在于对为数不多的安庆方言的把握后,关键就是多听多唱,熟能生巧,功到自然成。

文化相关推荐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

2024-04-28

文化